News
重农固本,国之大纲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,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,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。
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,10年来,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。粮食连年丰收,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、种类丰富,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。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,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人的饭碗越端越稳、吃得越来越好。
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
我国是农业大国,种植业、畜牧业、渔业以及富民乡村产业,构成了大农业的基石。近年来,农业各产业持续提升,现代农业的产业实力日益强大。
种植业五谷丰登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粮食连年丰收,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。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,2021年,粮食总产量达13657亿斤,亩产达387公斤。水稻、小麦两大口粮自给率超过100%,玉米超过90%。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,高于世界平均水平,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。同时,通过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、节水灌溉、绿色防控等节本高效技术,水肥药利用率明显提高,病虫草害损失率大幅降低。截至2021年,全国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2.4%,比2012年翻了一番;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6%,比2012年提高30.8个百分点。
畜牧业六畜兴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“肉盘子”“奶瓶子”数量充足、种类丰富,养殖环境更好,肉品更优质,畜禽废弃物利用效率更高。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介绍,10年来,我国畜产品供应能力稳步提升,2021年全国肉类产量比2012年增长6.1%,禽蛋产量比2012年增长18.1%,乳品市场供应充足、种类丰富,保障了重要农产品供给和食物安全。同时,机器换人步伐加快,养殖主体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,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9%,比2012年提高21个百分点。
渔业年年有鱼。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渔业国家中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,养殖水产品占全世界养殖产量的60%以上。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表示,2021年,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47.36公斤,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,约占人均动物蛋白消费量的三分之一。10年来,循环水、稻渔综合种养、多营养层级立体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不断推广,物联网养殖设备、大型深海养殖装备不断涌现。如今,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0%,各类名特优新水产品充盈市场,人们在吃鱼上有了更多选择。
富民乡村产业节节高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富民乡村产业呈现业态互促互进、产业互联互通态势,取得长足发展。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,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8389元增长至2021年的18931元,增速连续10年超过城镇居民。与此同时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.88∶1下降至2.5∶1,城乡收入相对差距稳步缩小。工资性收入成为最大来源,经营性收入巩固增收基础,财产性收入逐步释放潜力,转移性收入托起厚实保障,“四驾马车”拉动农民增收迈向新高度,为经济社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